绿源集团控股:借助上市机遇加快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中证网讯(记者 董添)10月14日,记者从绿源集团控股获悉,公司将坚持电动两轮车绿色科技出行的长期赛道,坚持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基本策略,借助上市机遇加快引领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公司于10月12日在港交所上市。此次上市总计发售约1.07亿股,发售阶段每股定价7.37港元,发行规模约7.9亿港元。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强化销售及分销渠道、品牌建设、产能提升等方面。发行阶段,香港公开发售部分获超过7倍超额认购,国际发售部分也获得超额认购。

  此次IPO引入5名基石投资者,包括金华金开国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重庆市大足区怀远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海南东方润泽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金华市产业基金有限公司以及星恒电源股份有限公司,上述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约4.4亿港元。

  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绿源集团控股每年研发费用分别约为0.84亿元、0.96亿元和1.50亿元,此次募集资金的30%也将用于投入研发以保持公司的技术优势。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苏州卓兆点胶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网上路演

  上海阿为特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网上路演

行业丨二线新势力前方大雾

  当大浪袭来,实力孱弱的二线新势力车企,稍不留神便已如同沙石入海,被吞噬殆尽。

  丨PinZow汽车是典型的长周期、重投资、高壁垒产业,也是新创企业存活率极低的行业。进入2023年,尽管新能源汽车市场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但是车企之间的销量分化现象也持续加剧。如今1-9月份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数据已经公布,头部品牌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市场份额不断加大,但大部分品牌的成绩较为低迷,甚至不少二线新势力车企已经几乎处于停摆状态,欠薪、破产等信息频出,这些信息都在指向一个方向:二线新势力车企正在进入生死局。

  在新能源车市场中,头部效应逐渐凸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汽车市场的新能源车企多达300多家。但是在这些车企中,有20%的头部品牌掌握90%市场份额,其它80%新能源品牌,月销量成绩均比较低迷。

  1-9月份,比亚迪以1,884,783辆的销量轻松拿下冠军,而排名第二的是特斯拉,9月份交付了433,729辆,广汽埃安销量是357,487辆。而在新势力车企方面,表现最好的是理想汽车,前9个月共交付新车244,225辆,这些车企都占据大量市场份额。

  从乘联会统计的数据来看,1-9月份只有9家新能源车企的销量成绩超10万辆,排名第十的哪吒汽车,总销量只有89,327辆,这意味着平均每个月的新车交付量不到1万辆。然而其它品牌的销量成绩更为低迷,月销量数在5000辆以下,甚至只有几百辆的新能源车企比比皆是,比如合创汽车、天际、云兔汽车等,基本处于市场边缘位置。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合创汽车、云兔汽车等等新势力车企的低迷状态,折射的是一些二线造车新势力集体面临的生存痛点。时下,随着新能源车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中尾部企业的淘汰加剧,二线新势力车企基本深深陷入困境,威马汽车、爱驰汽车、天际汽车等二线新势力均被曝处于危机之中。

  自我造血能力不足,是近期遭遇运营危机的几家新势力车企的通病。和目前头部的理想、蔚来、小鹏、哪吒、零跑相比,威马、爱驰等新势力车企并没有成功打开市场,企业的运营几乎完全依赖于外部的融资,一旦融资渠道不畅,运营危机就会接踵而至。

  2023年以来,随着特斯拉、比亚迪的牵头降价,市场竞争热度进一步加大。复杂的市场情况,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一些销量规模小、资金链紧张的弱势品牌淘汰。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碳中和国家的战略支持、新能源汽车工业体系的成熟、车主的消费升级,都是新能源汽车的迅速崛起的核心原因。有数据统计,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汽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203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汽车销售总量50%以上。

  但不是所有车企都有能力紧抓这波大机遇。当前汽车行业已从原来传统品牌与新势力竞争,演变成传统自主品牌、传统合资品牌、新势力和信息通信技术企业四方角逐。同时,价格战也进一步削弱了汽车行业的盈利能力。这对于实力孱弱的二线新势力车企来说是致命伤。

  当头部车企纷纷打响价格战时,二线新势力车企不参与竞争,便不会有繁荣,很快就会被淘汰。参与竞争,车型的利润进一步减少,导致企业的资金危机加剧,同样是加速了被淘汰的速度,当下的二线新势力车企,可谓是进退两难。

  除了竞争对手加多,造车成本也在不断增加,这两年,电池、芯片等成本一路上扬,抵消了车型终端的盈利空间,然而二线新势力车企在售车型价格区间较低,整车销售毛利也有限,更高的成本也进一步压缩了车型利润空间,导致不少车企陷入卖一台,亏一台的泥潭。

  对于二线新势力车企而言,在前期自我造血能力不足的情况下,企业的融资能力无疑是决定它们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受阻,投资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退潮。与率先登陆资本市场,尝到了新能源汽车风口第一波红利的蔚小理”相比,错失窗口期”的二线造车新势力获得融资的难度加大。

  从2023年开始,新能源车市场已经进入淘汰赛阶段,未来3至5。

月入7亿 OpenAI首次披露商业化能力

6月份,有方面预估OpenAI今年营收将达2亿美元,当时已经震惊了一遍科技圈,要知道去年OpenAI进账只有2800万美元。

奥特曼的最新消息算是肯定了这一分析。而且间接透露出了一个事实:OpenAI现在每月营收已经超过1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7亿元)。

看来,有网友在2月份时分析OpenAI月流水能比肩王者荣耀,还真不是开玩笑。

今年1月微软宣布Azure全球版企业客户可以在云平台上直接调用OpenAI模型,包括GPT-4、CodeX和Dall-E。目前还不知道OpenAI从中获得收入的比例。

不过,在OpenAI营收数字不断刷新纪录的同时,外界担心可一点都没减少,还有声音认为OpenAI有可能崩溃。

用户量高达150万的AI编程工具GitHub Copilot,平均每个月在每个用户身上都要倒贴20美元,最高能达80美元。

换算一下,微软自做出Copilot以来,光是一个月在它上面亏损就高达3000万美元,一年下来亏损直接过亿。

有人计算了下,他们团队自己的项目在GPT-3.5上微调一次需要花费4-12美元,大约需要1-1.5个小时微调100万个token。

如果在亚马逊云(AWS)上,一个单独的p4d.24xlarge每小时售价为32.77美元,如果订阅一年价格为19.22美元。

有人给出了中肯的分析:OpenAI便宜,因为现在它必须便宜,才能快速抢占市场。

这场AI竞赛里的赢家不会是拥有最先进技术的公司,而是能带来出色用户体验、打开大众知名度且产品有护城河的公司。

以及今年以来,OpenAI吸金无数,CEO奥特曼也表现出了出色的“搞钱能力”。

今年1月微软再向OpenAI加注100亿美元;4月OpenAI拿下超3亿美元融资。

消息称公司正在组织一轮要约收购,外部投资者能借此机会从一些员工中购买股份,这是OpenAI今年举行的第二次类似要约收购。

而这还没达到奥特曼的期望。知情人士透露,他曾暗示OpenAI未来几年会尝试筹集1000亿美元资金。市场预计OpenAI最快在今年内还将筹集另一轮大笔资金。

有人便表示,OpenAI如今能在AI领域称霸,不只依靠其技术的领先性,也要看它财务方面的快速增长。

大模型开源潮流涌动 开启商业化前奏

今年7月Meta推出开源且免费的大型语言模型LLama 2后,基于该模型微调的大模型不断涌现。此外,阿联酋阿布扎比技术创新研究所推出大参数模型Falcon 180B,国内8、9月份推出的开源大模型则包括阿里云Qwen-7B、Qwen-14B,百川智能Baichuan2-7B、Baichuan2-13B等。近日,香港中文大学贾佳亚团队还联合MIT发布长文本开源大语言模型LongAIpaca,号称全球首个70B参数长文本开源大语言模型,显示开源之潮还在继续涌动。

业界和学界对大模型开源感到兴奋。截至发稿日,以“LLama 2”为关键词在全球知名AI开源社区Hugging Face检索模型,有超6000个结果。百川智能创始人王小川透露,截至9月初,旗下两款开源大模型下载量超过500万。

大模型开发者林峣(化名)告诉记者,7月他发布了基于baichuan-13B微调的大模型,没想到8月底该模型在Hugging Face的下载量超160万次。他还在做开源大模型微调,在与其他做大模型的技术人员交流中,他发现很多公司为了较低成本和高效率,也在基于开源模型做微调。

越来越多AI工作者和企业参与进大模型开发,悄然改变了大模型生态。不久之前,业界还在争论谁“造轮子”(做大模型)谁“用轮子”(基于大模型开发应用),高昂的训练成本将中小型企业挡在大模型开发的门外,似乎只能面对不低的大模型服务定价。如今,事情发生了改变。

从GPT3.0开始,OpenAI便不“Open”了,基于GPT3.5开发的ChatGPT火爆全球后,OpenAI还推出了收费版本。一众类GPT大模型一开始也以闭源方式呈现,不少商业公司将开发的大模型用于自身业务优化并对外开放合作。

大模型分为训练和推理两个过程,前者将大模型训练成型,后者即为应用。由于训练大模型需极大算力,开发成本高昂,业界多有关于不需“重复造轮”的讨论。例如,入场做大模型后,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屡次呼吁行业聚焦大模型的应用层,称创业者“卷大模型没意义,卷应用机会更大”。业内另一种声音则是通过大模型开源,在免除前期高昂模型训练成本的情况下引入更多参与者,加速大模型生态进化。

对难以入场训练大模型的企业而言,使用其他企业的闭源大模型服务有成本偏高的弊病。记者从使用GPT大模型服务的SaaS厂商了解到,用GPT4替代200名客服的成本达数十万美元。

基于长远考虑,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黄铁军近日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则表示,技术本身不断迭代演进,不能封闭在少数公司里,第三方参与者汇聚成洪流,将来可能成为大模型时代的技术底座,而不是变成某个公司作为运营商的形态。

在学界和业界的强劲需求下,开源之潮涌动。今年年初Meta推出LLama大模型后,一场源代码泄露风波,促使基于LLama构建的多个大模型涌现,Meta“从善如流”,7月发布了LLama 2开源可商用版本。国内,北京智源研究院于6月发布开源可商用的悟道3.0大模型,随后,百川智能、阿里云等进入开源大模型领域。

开源大模型涌现后,生态变化明显。林峣向记者回忆道,LLama开源极大推动开源大模型社区繁荣,业界发现可以基于LLama用较少成本在一些场景中逼近ChatGPT的效果,随之Ziya、Linly、Chinese-LLama-Alpaca等汉化版LLama出现,后续还出现许多原生中文开源模型。得益于生态活跃,林峣的大模型项目已发布了基于baichuan2-13b、LLama-30B、Qwen-7B等主流开源大模型微调的模型。记者所在的一个数百人大模型交流群中,每天都有从业者交流如何匹配客户需求及开源大模型相关技术细节。

对业界而言,除免费商用、部署成本较低之外,开源大模型还有一些难以取代的优势。林峣告诉记者,开源意味着自主可控、可在开源大模型基础上按需自行训练定制,使其更好应用于自身业务。而闭源模型如文心一言、讯飞星火等仅提供接口,无法再进行训练,OpenAI的大模型提供了训练接口,但训练时可能涉及企业机密数据泄露问题。

使用外部闭源大模型已引发业界关于数据泄露的担忧。此前,三星在内部使用ChatGPT等外部AI工具,曾导致机密信息外流,今年5月,有消息称三星担心传输至生成式AI平台的数据被存储在外部服务器上,已禁止员工使用ChatGPT、谷歌Bard等生成式AI工具。

对大模型企业而言,开源与闭源并不矛盾,企业在开源与闭源、收费与免费之间选择,阿里云是在闭源大模型推出后,发布了免费可商用的Qwen-14B和Qwen-4B-Chat等,百川智能则是在推出开源可免费商用的多款大模型后,9月底推出闭源大模型Baichuan2-53B,并开放该模型API接口且启动商业化。

“厂商开源参数量较小的模型可产生影响力、构建生态,对于参数量更大的模型则可商业化。或者开源大模型厂商可收取商用授权费,或在开源模型后售卖云服务、算力、模型定制化服务。” 林峣认为,这是开源大模型厂商可能的盈利路径。

虽然开源大模型目前还在市场竞争初期,不少模型并未收费,但业界仍有探索盈利的动作。今年6月发布的开源大模型ChatGLM2-6B一开始商用并不免费,7月,智谱AI和清华KEG实验室才决定该模型可免费商用。同时拥有闭源大模型和开源免费大模型的百川智能、阿里云等企业,推出开源免费大模型客观上也有打开知名度的作用。

大模型不仅在训练时需要算力,在推理时也需要算力,记者了解到,从业者获取开源大模型后进行微调和推理,计算量小的情况下或只需一张显卡,商用后则免不了部署算力。云厂商可承接这部分算力需求,一批云厂商近期也闻风而动。

智能云此前已推出企业级一站式大模型平台千帆,9月还发布了千帆大模型平台2.0,将内置主流大模型数量增加至42个;腾讯云TI平台8月接入LLama2、Falcon等超20个主流模型,支持大模型直接部署调用且可全程低代码操作;阿里云魔搭社区也在积极接入主流大模型,包括baichuan 2系列、InternLM-20B等。

此外,目前企业使用闭源大模型服务存在一定的安全顾虑,闭源大模型不仅源代码不被外部使用者掌控,还部署在特定的外部云服务器上,相比之下,开源大模型可定制化、可避开某些数据泄露风险的特点突出,企业可以选择部署在自有服务器或其他终端上,这带来了潜在商业机会。LLama 2已与高通展开合作,计划2024年在旗舰智能手机和PC上支持基于LLama 2的AI部署,推出生成式AI应用,实现用户隐私保护及个性化。

在应用大模型的问题上,隐私保护和个性化服务尤为重要。在近期第一财经记者参加的一场行业论坛上,AI产品技术中国区负责人万卫星谈到,AI处理的重心正向边缘端转移,大模型可根据终端侧数据提供个性化服务,且不需依赖任何网络连接,数据留在终端,可解决隐私问题。

或是考虑到开发者利用开源大模型微调或推理的成。

“一江一河”看“潮流” 上海时装周背后的商业逻辑

伴随2024春夏上海时装周活动的开启,大秀、展会、论坛轮番登场,时尚的浪潮席卷上海各大商圈地标。对于上海这座深植时尚基因的城市来讲,如何将时尚潮流转化为消费增长,融入产业与经济发展?时装周背后,百联股份等商业力量的加入值得关注。

斩获多个国际大奖,国内外各大时装周的常客——本土设计师李筱创立的同名女装品牌XIAOLI是时尚圈内新晋热门设计师品牌。刚刚在百联时尚中心衍庆里屋顶花园办过走秀后,XIAOLI筱李的秀场新品展示在ONTIMESHOW展会订货现场,吸引不少买手们争相下单。

如今,越来越多的本土独立设计师在时装周大放异彩,迎来事业上升期。中国的设计师品牌市场也在急速膨胀。然而,让设计从秀场走向市场,对设计师来说并非易事。“当品牌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品牌管理会是一项挑战。”李筱说。在业内,现阶段的大多数独立设计师因为不具备处理消费端各类难题的能力,往往选择通过买手店合作。

从2018年开始,XIAOLI筱李与百联股份旗下买手店the bálancing展开合作。合作以来,XIAOLI筱李品牌知名度、订单量逐年稳步提升。the bálancing主理人邵颖琳说,“the bálancing选品既关注时尚感也注重实穿性。哪些款式更受消费者欢迎?我们会综合销售数据等情况反馈给设计师。”经过市场信息反哺,XIAOLI筱李将明艳配色等具有辨识性的设计特点与通勤、度假等消费场景有了更好地结合,设计风格剥离了“小女生”的稚气,品牌的客群年龄区间得到拓宽。从品牌入驻到举办线下限时快闪、合作开发联名周边,XIAOLI筱李与the bálancing探索更多形式的合作。

像XIAOLI筱李一样,越来越多的本土设计品牌成长故事在Ontimeshow的会场不时上演。作为上海时装周活动中的时尚展会平台之一,百联时尚战略伙伴Ontimeshow历经十年发展,见证并参与到独立本土设计师崛起中。

Showroom 及 Trade Show是设计师品牌与时装零售渠道之间的重要桥梁。在时装周期间,时尚品牌会设立自己的Showroom,将新一季作品直接以货品的方式呈现给媒体与买手,并产生订单。而对于部分还未有足够资金和能力设置Showroom的设计师品牌来说,被称为时尚交易展会的Trade Show则是最佳选择。

Ontimeshow订货会正属此类,且更专注于设计师和国内市场的接洽。2016年,自入驻西岸艺术中心后,Ontimeshow从最早的1000平方米扩展到如今25000平方米;合作过的品牌从最初的48个增长到逾4000个;观众流量从首次的数百位,到总计超过19万人次。

逐步成为极具规模的设计师品牌时尚展会后,Ontimeshow并未停留在撮合订单上,将目光转向培育新兴设计人才,孵化更多本土设计师品牌。Ontimeshow于2017年首次发起设计新人发现计划“YOUNG TALENTS”,定期征集有潜力的设计师作品及品牌;接手运营百联时尚中心——衍庆里,将其打造成为时尚孵化场。CHOCO CONCERT、HAIZHEN WANG、RUOHAN……不同品类、各种风格的品牌在此拔节生长。

在衍庆里,设计师工作室、SHOWROOM、时尚教育、媒体公关等大大小小的时尚产业上下游机构纷纷进驻,业内笑称“租得很满,只剩下楼梯”。无论是产品、渠道还是供应链,上下左右都是业内同行,下楼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请教切磋。

从徐汇滨江展会到苏州河畔的百联时尚中心,百联股份作为沪上商业龙头,通过孵化买手店the bálancing,与战略伙伴Ontimeshow合作,串联起时尚产业生态链中品牌、设计、分销、零售各个环节,绝妙地印证了上海时装周本季主题——“活力互链”。

集聚时尚要素、推广原创设计、培育新锐品牌,上海时装周近年来以秀促展、以展促市,助推时尚消费产业沪上崛起。根据最新一期的《全球时尚产业指数·时装周活力指数报告(2022)》,上海时装周排名第五,仅次于国际四大时装周。根据《上海市时尚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上海聚焦“八品三专项十行动”,发力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全方位推进国际时尚之都、品牌之都、设计之都建设。

面对时装周等时尚消费带来的市场机会,商业企业如何作为?回看百联时尚产业生态链的组建之路:2017年,推出买手店品牌the bálancing;2018年,百联时尚中心成立;2019年10月,注资Ontimeshow;2021年,举办首届百联时尚沙龙;2022年,举办中法时尚之约、发布《2022中国设计师品牌发展观察》;2023年,打造The Bank Market河岸市集、里弄时尚秀、发布百联数字时尚学院、举办一江一河时尚City Tour。至此,百联聚合了为本土设计师品牌提供“创-展-育-销-投”全流程赋能的生态势能,进一步深化了时尚产业生态链与百联核心商业零售业务的协同效应,同时也推动了一江一河历史文脉与城市发展的和谐共生。

在商业力量的推动下,与市场保持联系的时尚设计人才持续带来受市场认可的新消费产品,通过买手进入零售渠道,在商场或店铺上架售卖。如此,即便时装周过后,商圈客流和消费也能长期保持兴旺,为区域带来时尚的长期红利。(杨子华)

拼多多做内容不得已

电商平台做内容,内容平台做电商,是近两年的商业热门议题。抖音、快手、视频号们先是靠「内容」聚集用户,后来凭借「内容」梳理、匹配供需关系;而淘系、京东、拼多多等货架电商则在用「内容」阐释商品卖点的基础上,试图以「内容」发掘和创造需求,在供需匹配的价值链中拿到更多份额(也意味着更多营销与渠道预算)。

一财商学院《全平台内容力评测报告》重点拆解以淘宝天猫、拼多多、抖音、小红书、视频号为代表的平台,来自食品、快消、家装家居、宠物、潮玩、鲜花绿植等行业的典型案例,剖析「内容力」的驾驭之道。

做内容,是拼多多在竞争格局下做出的防御动作。其内容化阵地,目前仅有多多视频与多多直播。

作为电商平台旗下的内容产品,多多视频依靠“撒红包模式”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玩家之一。2020年2月上线后,多多视频DAU(日活跃用户)已于去年底至2023年初突破1.5亿,目前稳定在1-1.2亿——不及抖音(超6亿)、快手(近4亿),但超过小红书(近亿)。用户时长峰值超过40分钟,目前稳定在30分钟上下(视频号用户时长35分钟)。

但直播业务一直是拼多多长期未见起色的业务:自2019年上线直播业务后,目前还没有孵化出一个叫得上名的头部主播,也没有一个标杆型的直播商家案例。直播曾在2020年9月出现在拼多多首页底栏tab中,此后又因表现未达预期,在2022年被“多多视频”取代位置。

今年年初开始,沉寂许久的多多直播先后推出多项激励政策,大规模招募直播商家、服务商、主播——恰恰说明此前直播功课的欠缺。

拼多多在直播业务上成绩平平,既出于超级大脑的战略考虑,也有商业模式的必然性。长期来看,它的内容化之路走得也不会容易。

一家公司的第一战略,决定了资源流向。近年来,拼多多的主要精力放在品牌化和多多买菜业务上——希望通过增加SKU,实现营收增长,近期则放在了跨境业务上。在资源有限、且人员能效已经被高度榨取的情况下,拼多多在买菜这一主要战场投入的精力,自然高于直播这个次要战场。

2020年,淘宝直播已经构建起了达人主播+商家自播的完整生态,快手也有辛巴、散打哥等家族团队,抖音携重金打出罗永浩标杆,分别在主播侧和供应链端进行卡位。尽管拼多多也曾在同年邀请马布里、周涛等明星主播造势,但马布里的一小时直播中,只卖出不到160件商品,场观只有两万多人。

由于直播业务表现未达预期,原本拼多多计划增设的直播事业部未能落地,此后拼多多内容化业务一度沉寂。而疫情特殊时期催生的线上买菜需求,使得拼多多在2020年中调集1000多人筹备多多买菜,占当时总员工近 1/6。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2020年10月10日拼多多的五周年内部讲话中,指出多多买菜是拼多多“炸开金字塔尖”的“试金石”项目。相比之下,他对直播的评价是一项“工具属性”的业务,是“提供给商家运营私域流量的工具”,对应地,此前拼多多的直播入口藏在首页商品列表、商品详情页、店铺页和聊天页等地方。只有私域做得好的商家,直播间才有被看见的机会。但在拼多多这样一个以低价单品换爆发的平台来说,商家很难拥有“私域”。

从商业模式上看,拼多多主打“低价+单品爆款”,结合中心化流量分配机制,制造爆发性销量的神话。

曾经李佳琦、薇娅们被称为“人形聚划算”,就因为他们和聚划算、拼多多一样,走的都是“薄利多销”的模式。直播电商的“省”与拼多多的“省”同源,都来自于需求的聚集。

此外,拼多多在低价供给与匹配的效率上,还要高于直播电商。因为后者受限于几大因素:

• 受限于时间:货架电商可激发并承载全天购物需求,直播电商仅有直播那几个小时。

• 受限于流量池:拼多多的低价商品可以拿到全网流量,直播电商是在各个主播/品牌的流量池中聚集需求。

• 受限于颗粒度:拼多多聚集需求的颗粒度到SKU,直播电商聚集需求的颗粒度到品类——因为主播的私域流量很可能跟SKU并不匹配,大部分达人直播间会尽量划分品类矩阵账号解决匹配效率问题。

因此,当拼多多已建立起一套更高效的供需匹配模式,也有了低价心智,便没有太大必要再次克隆一个已有的商业场景与模式。

从拼多多的商家类型来看,主流商家是白牌工厂。第一,价格是这类商家的最大优势,不太需要内容的额外加持。商家投入内容的能力与意愿有限。第二,通过服务商代运营或进行达人直播,将极大拉高这些商家的经营成本,反而削弱价格优势。对品牌型商家来说,拼多多的角色定位往往是清库存渠道,不会在其中投入内容预算。

从服务商和主播入驻意愿度看,拼多多的低客单价,加上商家的低出价意愿,意味着主播的抽佣低,也很难吸引到有影响力的达人入驻。

拼多多的内容化布局,原本寄希望于直播业务,但后续便将筹码押注到了短视频业务。

从入口设置来看,2020年,拼多多首次推出多多视频时,它还藏在“个人中心”里的二级板块“功能”中,但到了2022年初,多多视频替换“直播”,正式上线拼多多首页底部一级入口。目前,拼多多首页关于内容的入口仅有底栏Tab的“多多视频”,平台内没有直接找到直播入口——从“多多视频”进入后,用户需要向左滑动才能看到直播推荐。

从资源分配上看,拼多多主要通过现金奖励的模式获取用户:第一,根据用户浏览时长与浏览视频数,分阶段发送红包至微信账户,这一部分由拼多多来承担;第二,商家根据成熟用户在平台上总的停留时长与视频数、评论数与点赞数进行提现奖励,由商家承担。据36氪报道,拼多多2022年给予多多视频的用户补贴金额逼近10亿元。

两项举措,让多多视频用户渗透率从2022年2月的8%提升至2022年7月的25%,目前日活稳定在1-1.2亿,用户时长峰值超过40分钟,目前稳定在30分钟上下。

相比直播电商更重的模式——涉及供应链、品类供给、服务商与主播等服务配套,布局短视频投入精力较小,带来的用户增长更客观。不想在用户时长争夺战中落下风的拼多多来说,这是一条捷径。它曾经分别依靠微信与百亿补贴塑造的价格心智引流,现在做短视频,依旧是为了拉开流量口子,而非通过种草实现转化。据观察,多多视频少有带商品链接的短视频,且大量是擦边视频——这说明它并不指望消费者在看完短视频后就产生下单冲动。

高额补贴带来的增长难以持续。据36氪报道,受补贴力度影响,多多视频的DAU和用户时长等数据呈现起伏。补贴力度最大的2022年二季度,补贴额3-4亿元,多多视频DAU从一季度的1亿增至1.2亿。到三季度,由于补贴下降,DAU回落至9000万左右。拼多多在四季度加大了补贴额,才让DAU在去年双11期间达到峰值,突破1.5亿。

品类供给上,此前拼多多的直播运营中,品类范围仅限于生鲜食品、服饰等高速线上化渗透的类目,且对单一直播间的品类内容有相对固定的要求。

2023年3月,拼多多利用产业带方面的优势,发布“百产计划。

大连装修丨民兴花园135㎡ 自然线条和留白的灵动融合只属于现代简约别样的视觉冲击

业主不想要过于华奢的装修风格,想在现代简约的基础上丰富一些储物和收纳的空间。

客厅与阳台做了打通的设计,沙发背景墙简约石膏板造型,加上少量的护墙板设计,大面积留白与少量的点缀。

男业主经常不在家,但是女业主是做金融的,需要常在家办公,所以专门留了个空间作为书房的功能。

一整排书柜的设计,柜门与开放格结合的形式,既不会显得沉闷又拿取方便。单独书房的空间办公会非常安静。

次卧是儿童房的居室,床头设计了孩子喜欢的颜色进行装饰,与床品、窗帘的色彩更加统一和谐。

老人的东西总是不舍得扔,虽然不是常住,但也为老人设计了一组大的柜子,方便储物。

床边一定要有床头柜,方便老人放水杯以及手机等物品,床头柜的上方加了吊灯的设计,便于夜间的照明。

厨房沿用整体色调搭配,继续使用白色,使狭窄空间达到视觉放大的效果。并做了嵌入式冰箱设计,视觉上统一协调。

卫生间做了淋浴隔断,干湿分离。浴室柜理石台面一直延伸到马桶上方,方便放手机等小物件。一体的大镜子显得空间更加开阔。

合肥装修 213㎡新中式复式回家即踏上身心的诗意旅程!

一器一物,皆是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表达,一画一饰,都体现古典与现代融合的美学,在这个新中式的空间中,感受岁月的温柔与安然。

在楼梯处设置一个水吧,可以随时品味各种美酒,与朋友分享美好的时光,具有收纳和展示双重功能的酒柜,沉稳的色调与质感,彰显高贵气息。

坐在舒适的沙发上,享受悠闲时光,阅读一本好书,品味一杯热茶,亦或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中。

客厅以米白色+原木色为主色调,温暖的米色为家添加了一抹柔和的色彩,而原木色的家具则展现出自然与原始的美感,享受着阳光、绿植与清风的拥抱。

餐厅与开放式厨房一体化设计,将烹饪和用餐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生活流线更加顺畅、舒适,空间更加宽敞明亮、舒适,搭配柔和的灯光,享受无与伦比的味觉盛宴。

极简而富有意境的山水画,彷佛置身于其中,不仅提升卧室格调,还让居住者感受到那份恬静自由,在材质、色调和家具软装的搭配上也融入了更多温馨的元素,让居家生活多一份淡然,多一些惬意。

一个舒适的家居环境,能够让我们暂时远离外界的喧嚣,找到内心的平静,在这里可以尽情地享受每一个平凡而美好的时光。

新能源车企纷纷掘金保险行业

每经AI快讯,天眼查显示,汇鼎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日前发生工商变更,企业名称变更为“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这意味着,蔚来汽车正式入局保险行业。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的快速增长,特斯拉、小鹏、理想、比亚迪等新能源车企近年来纷纷入局保险赛道。机构预计,203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保费规模将达5309亿元,占车险总保费比例约为34.9%,是一个巨大蓝海市场。业内人士表示,新能源车企在新能源专项保险业务领域更具优势。(中证报)

特别提醒:如果我们使用了您的图片,请作者与本站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站,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幻响未来全球追光⑬丨专访新西兰维塔工作室创始人:期待在成都为全球幻迷带来更多惊喜创意

幻响未来全球追光⑪丨大模型将如何影响生活?专访百度:最大机会在其催生的AI原生应用

冲突致超3100人死亡!以色列在加沙附近集结坦克,多地拉响防空警报!巴总统:拒绝!普京:俄随时撤侨

刚刚,孙卓被拐案一审宣判:人贩子吴某龙被判5年!孙海洋曾称:人贩子无任何悔意且傲慢

为地面攻势做准备?以色列要求加沙上百万人迁移!联合国火速回应:撤销!避免“毁灭性”后果!巴勒斯坦总理警告……

加沙地带逾42万人流离失所!黎巴嫩将向安理会提交针对以色列紧急抗议!美国国务卿重申对以色列支持

以色列和黎巴嫩边界正剧烈交火!日本宣布撤侨,王毅:中方将派特使前往中东

95后执法大队长隐瞒婚姻,与他人保持两性关系?当地通报:政务撤职,降为一级科员

瞄准千亿蓝海!车企险企角逐新能源车险赛道消费者仍有顾虑专家直言承保赔付压力大

日前,汇鼎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汇鼎保险经纪)企业名称变更为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引外界关注。

“此次汇鼎保险经纪更名,意味着蔚来在保险板块布局有望提速。”10月12日,资深汽车行业人士董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分析称,相较传统财险企业,新能源车企入局新能源车险市场,在车辆定损、保费预估等方面更有优势。车企可以以车险为服务抓手,开拓更多高利润的车后生态服务体系。

事实上,越来越多车企开始进军新能源保险市场。2018年至今,小鹏汽车、特斯拉、比亚迪、理想汽车、蔚来等车企先后进入了新能源车险行业。

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专家颜景辉看来,车企进军保险行业实际上是其与用户进行一定的利益捆绑,对于车企来说能更好地维护好其基盘用户,增加客户粘性。“车险作为消费者购车后接触到的第一个服务类产品,其刚需属性及粘性使得它可以作为服务车主的入口。”颜景辉对记者表示。

“目前,公司车险还是与平安、太平洋等保险公司合作。”10月12日,一位蔚来销售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何时推行自己的保险,还没有具体的时间。

据悉,目前蔚来正将附加服务与车险业务融合,为车主提供服务无忧和保险无忧等“服务包”,提升用户体验。“蔚来提供的服务无忧和保险无忧服务在价格和用户权益上有着明显差别。”10月13日,今年7月新晋为蔚来车主的王冉(化名)告诉记者,他选择的蔚来服务无忧(包括商业险、交强险、蔚来附加服务)费用为12100元,但其可拥有每年6次免费喷漆、车辆维修期间代步车、代驾、洗车、代泊、代充电、上门补胎,以及“跑腿”等数项蔚来服务权益。而保险无忧服务价格更便宜,在基本车险基础上加价不到2000元即可办理,费用9000元在左右,但车主享受到的蔚来权益也随之会少很多。

尽管目前还是与保险公司合作,但蔚来布局保险市场早有端倪。企查查显示,2022年1月,蔚来曾以5000万元的注册资本成立过一家名为“蔚来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的保险经纪公司。不过,该公司在成立一年后,于2023年3月被注销。

有观点认为,该保险经纪公司一直未能取得经营保险经纪业务许可证,最终被注销。

《保险中介行政许可及备案实施办法》第十五条规定,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申请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资格的,由工商注册登记所在地银保监局受理并初审,银保监会(现金融监管总局)决定。

在外界看来,相较于漫长的牌照申请,蔚来通过收购的方式拿到保险经纪牌照,开展相关业务更快。而此次工商变更使用的名字正是蔚来此前被注销的公司名。

企查查显示,此次更名的汇鼎保险经纪成立于2014年,是一家以从事保险业为主的企业。2022年12月,汇鼎保险经纪被新进股东安徽蔚来数据科技全资收购,而后者由蔚来创始人、董事长李斌和蔚来联合创始人、总裁秦力洪共同出资成立,李斌为实际控制人。

董浩认为,完成更名后,蔚来将通过现有牌照公司较快开展保险相关业务,将加速其实现进军保险业的战略布局。

除蔚来外,小鹏汽车、特斯拉、理想汽车、比亚迪等先后布局保险市场。如2018年7月,小鹏汽车即成立广州小鹏汽车保险代理有限公司,现更名为广州智选咨询服务有限公司;2020年8月,特斯拉在上海成立保险经纪公司;2022年6月,理想汽车全资收购银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现在更名为北京理想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在董浩看来,新能源车企入局新能源车险行业具有天然优势。“新能源车企拥有自家新能源车辆的核心‘三电’运行的完整数据,在这些数据渠道上,车企在很多时候能做到垄断。”董浩告诉记者,在掌握关键数据后,对车辆后期定损、价格预估等方面,新能源车企也能为车主提供更准确的车损评估,以及更及时的服务。

东吴证券在其研报中也表示,新能源车企入局新能源车险市场,存在简化新能源车理赔流程、设计创新性车险产品和垄断新能源汽车销售等优势。

不过,对于消费者来说,对于车企布局车险还存在一定顾虑。“我更愿意选择平安等大的保险公司来给自己车辆买保。车企做保险目前还没听过,就算是知道他也不会买。”舒文(化名)解释称,“车企新做这一项业务,后期理赔速度、服务等情况,外界都不清楚它们的执行情况,不敢冒险。”

据舒文介绍,他家里有两辆乘用车和一辆货运车辆,均购买了平安保险。“这些大的保险公司,在汽车理赔方面流程已经很成熟,后面赔付也有保障。”舒文说。

一位理想汽车的女车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她短时间内还是会选择传统的保险公司给车辆投保。“车企在保险领域毕竟是新手,很多东西都不成熟。”上述理想汽车的女车主表示,她还是打算先观望一下,如果好的话,并不排除会选择车企来投保。

据多位车主介绍,他们在选择给车辆投保的时候主要看重保险公司后期赔付保障能力、提供的产品内容,以及保费的高低三方面。“如果车企与险企提供的产品内容一样,但价格却更便宜或提供的服务更好,我会考虑选择购买车企的保险。”一位蔚来车主坦言,“作为一名资深蔚来车主来说,一直在使用蔚来提供的服务无忧服务,享受到的便利性让我愿意选择它提供的保险,即使贵一点也愿意。”

颜景辉告诉记者:“涉险后,这些车企为增加用户粘性,留住投保者,提升品牌影响力,它们只会在保险上提供更好的服务。因为车险流动性非常强,如果它们做得不够好,车主第二年就会选择其他公司进行投保。”

董浩也表示,对于消费者来说,他们不仅会比价,更会比服务。“如果车企能在提供同样的保险产品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相信车主会更偏向车企保险。”董浩认为。

据新华社消息,10月10日,公安部发布的最新统计,截至2023年9月底,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821万辆,占汽车保有量的5.5%。2023年第一季度至三季度,全国新注册登记新能源汽车519.8万辆,同比增长40%,占汽车新注册登记量的28.6%。

随着新能源车市的爆发,新能源车险无疑已成为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东吴证券测算,预计到2025。